<form id="ry5v1"></form>
    <b id="ry5v1"></b>

      <form id="ry5v1"><tr id="ry5v1"><sup id="ry5v1"></sup></tr></form>

      百歲川籍女紅軍:長征中帶路“清窩子” 爬雪山時凍掉腳趾

     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5-24 16:04    閱讀:7204次

      華西都市報-封面新聞記者 陳靜 劉柯辰

      長征,是王全英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;長征,改變了她的一生。

      2020年7月20日,在成都都江堰一處干休所內(nèi),百歲老人王全英正安詳?shù)刈谏嘲l(fā)上。

      盡管已是百歲高齡,但除了耳朵不太好使之外,王全英的身體很硬朗,每天還能做點針線活,手工縫制蒲團。面對華西都市報、封面新聞記者,王全英老人向我們講述了她參加紅軍、在長征中與部隊失散、翻越雪山中凍掉腳趾的經(jīng)歷。

      五歲起為奴放牛放馬

      遇到紅軍,改變了她的一生

      一本“流落紅軍證明書”,無聲地記錄了王全英生命中那一段難忘而又特別的經(jīng)歷。所謂的“流落紅軍”,指的是在軍隊行進過程中,因為傷病等種種原因,被迫脫離部隊的紅軍。

      王全英小名叫“桂香”,藏族,1921年5月出生在四川金川縣安寧鄉(xiāng),“王全英”是新中國成立后取的名字。王全英的童年生活不堪回首,一歲多時,父母相繼離世,哥哥姐姐年紀尚小,舅舅把王全英養(yǎng)到五歲,就把她送往當?shù)啬程幾雠`,放牛放馬。年幼的王全英受不了這牛馬不如的生活,幾年后,她又被介紹到當?shù)匾粦魟⑿杖思易龉ぃ瑤兔Ψ排?、放羊、推磨等。當時,王全英的生活異常艱辛,沒日沒夜地為主人家里勞作。到如今,王全英老人仍然對那段悲苦的歲月記憶猶新,“天天就在河邊上的磨房里推磨,有一天晚上,我看到紅軍舉著的火把亮起的光亮,我就跟了過去?!?/P>

      1935年,紅軍長征到了金川?!皠傞_始我們都躲紅軍,但是紅軍里面的女干部經(jīng)常叫我們?nèi)ラ_會,對我們說紅軍是好人,是為窮人服務的,專門打壞人?!蹦悄?4歲的王全英,聽了女干部的話,毅然決定參加紅軍?!凹t軍給我發(fā)錢,我和他們一起行動、一起吃飯,一個多月后部隊給我們發(fā)了衣服、帽子等。”王全英說。

      在部隊,王全英的主要任務是帶路,到處去“清窩子(即當時地富藏東西的地方)”、找地富?!拔覀冋业搅撕芏噱X、糧、衣服、布等,還抓了一些壞人,取得了很大成績?!背酥?,王全英等人還有護理傷病員、擔水的任務。

      激戰(zhàn)后與部隊走散

      翻越雪山時凍掉一根腳趾

      在金川輾轉(zhuǎn)數(shù)月后,王全英隨紅軍出發(fā),繼續(xù)征途。經(jīng)過兩個多月的翻山越嶺,途經(jīng)撫邊、打箭爐(今康定)、小金、巴地、巴旺一帶,1936年3月初,王全英所在部隊來到丹巴縣,遭遇國民黨24軍的圍攻,發(fā)生了激烈的戰(zhàn)斗。

      王全英還記得,當時的戰(zhàn)斗十分慘烈?!凹t軍傷亡很大,我當時的任務是護理傷員,子彈從耳邊飛過,但沒打中我,連長都說我命大?!?/P>

      這場戰(zhàn)斗,讓包括王全英在內(nèi)的很多紅軍戰(zhàn)士與大部隊失散了?!爱敃r國民黨24軍把丹巴索橋砍斷了,我們紅軍過不了河,開始撤退,轉(zhuǎn)移到大桑地區(qū)。大桑地區(qū)的河上沒有橋,戰(zhàn)士們搭了一根獨木橋,傷病員和我們這些小紅軍過不了獨木橋,就各走各的,從那時起我掉隊了?!?/P>

      掉隊后的王全英卻不敢回家?!盎丶沂且粴㈩^的。本來我在那里也沒有家,哥哥姐姐顧不上我,本身我是幫人干活的,舅舅也跟著紅軍走了。我一直打聽都沒有音信?!庇谑牵跞⒅缓谜鄯蛋屯偷?,走到了卡撤溝一帶?!拔以谀抢锱龅桨矊庎l(xiāng)的熟人,他們帶我翻過空口山,走小金,翻過巴朗山、牛頭山。”途中,王全英與幾個同伴一起翻越雪山。沒有鞋穿的她,踩著深深的積雪,靠挖野草裹腹,她的一根腳趾在大雪中被凍壞,從此左腳只有四根腳趾。

      一個多月后,王全英等人來到了汶川縣三江鄉(xiāng),此時已經(jīng)是1936年5月,從王全英參加紅軍到掉隊后又流落三江尋找部隊,一共一年時間。這時的王全英,已經(jīng)15歲了。

      她和其他家長不一樣

      重視教育鼓勵女兒好好讀書

      在三江鄉(xiāng),當時知道王全英紅軍身份的人不多。經(jīng)人介紹,王全英嫁給了當?shù)卣毡诖宓膭⒏还猓瑥拇穗[姓埋名,在村里生活。

      婚后,王全英過著家庭婦女的生活,生育了5名子女,由于當時生活條件差,缺醫(yī)少藥,最終只有兩個女兒活了下來。據(jù)其大女兒劉桂華回憶,母親對兩個女兒的教育,與村里其他家庭不同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,當?shù)卦S多家庭的孩子,尤其是女孩子,早早就不讀書了,回到家里幫忙干活或很早就嫁人。但王全英卻非常支持兩個女兒讀書。家里沒有錢了,她就在山上種地、種菜,把賣菜的錢拿給兩個女兒讀書。劉桂華說,“母親身上那種艱苦耐勞的精神感染了我,我一直發(fā)奮讀書,后來考上了大學?!庇浾吡私獾剑瑒⒐鹑A大學畢業(yè)后在汶川縣人大工作,直至退休。王全英的二女兒劉桂芳,后來考上了中專,成為了一名醫(yī)生。

      王全英的重孫金冠希當下正在讀初中。每當讀到課本上的紅軍長征故事,他都會想起祖婆,“因為祖婆是老紅軍,我從小就對紅軍事跡耳濡目染。我媽媽和婆婆都是黨員,我對紅軍有一種敬仰之情?!?/P>

      在生活中,王全英也經(jīng)常向后輩講起她參加紅軍的經(jīng)歷,在耳濡目染、潛移默化中,后輩們學習和傳承了紅軍精神。王全英的后代里有大學教授,有干部,在各自的崗位上踏實勤奮工作。每年過年,晚輩們都會從北京、成都、阿壩縣、汶川等地趕回都江堰,與老人一起過節(jié)。每當全家團聚之時,王全英就會同他們再次講起偉大的長征,讓長征精神薪火相傳。

      歷史沒有終結(jié),讀懂長征,不只是重溫那段崢嶸歲月,更是為了看清我們腳下的道路,傳承民族精神的基因,凝聚起開創(chuàng)未來的磅礴力量。而像王全英老人這樣的流落紅軍,為建立新中國作出過自己的貢獻,他們的精神,理應被銘記。

      青青草原一区二区三区,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,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,亚洲国产精品无码免费

        <form id="ry5v1"></form>
        <b id="ry5v1"></b>

          <form id="ry5v1"><tr id="ry5v1"><sup id="ry5v1"></sup></tr></form>